首页IT科技group卷积(卷积 – 3. 分组卷积 详解)

group卷积(卷积 – 3. 分组卷积 详解)

时间2025-05-02 02:39:39分类IT科技浏览3577
导读:1. 起源...

1. 起源

分组卷积(Group Convolution) 起源于2012年的 AlexNet - 《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》          。由于当时硬件资源的限制          ,因为作者将Feature Maps分给多个GPU进行处理                ,最后把多个GPU的结果进行融合                。如下图:

2. 分组卷积 介绍

我接下来用图来直观的展示普通2D卷积 和 分组卷积的区别:

标准的 2D 卷积步骤如下图所示     ,输入特征为 (H × W × C)           ,然后应用 C 个filters(每个filter的大小为 (h × w × c)                ,输入层被转换为大小为 (H × W × C) 的输出特征     。

分组卷积 的表示如下图(下图表示的是被拆分为 2 个filters组的分组卷积) :

首先每个filters组     ,包含 C/2个 数量的filter, 每个filter 的通道数为传统2D-卷积filter的一半          。 每个filters组作用于原来 W × H × C 对应通道数的一半     ,也就是 W × H × C/2 最终每个filters组对应输出输出 C / 2 个通道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。 最后将通道堆叠得到了最终的 C个通道                ,实现了和上述标准2D 卷积一样的效果     。

 3. 分组卷积的优势

根据上面的表述           ,既然能实现和传统卷积一样的效果     ,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?重点来了!

1. 我们先计算一下标准2D卷积 和 分组卷积的 参数量:

标准2D卷积:w × h × C × C

分组卷积:w × h × C/2 × C/2 × 2 

好!看出来差别了吧!参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/2!当Group为4的时候               ,参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/4           ,这个我觉得是最主要的优势     。

2. 但是虽然得到了一样size的feature,参数量也降低了                。那对于模型来说分组卷积的效果好不好呢?这篇文章给了一个非常满意的答复 https://blog.yani.ai/filter-group-tutorial/            。

总结来说:在某些情况下               ,分组卷积能带来的模型效果确实要优于标准的2D 卷积                ,是因为组卷积的方式能够增加相邻层filter之间的对角相关性,而且能够减少训练参数          ,不容易过拟合                ,这类似于正则的效果     。

4. 代码

代码的话很简单     ,就是nn.Conv2d里面的一个参数:group          ,如下图所示:

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.nn as nn if __name__ == __main__: a = torch.randn([12, 64, 30, 100]) conv2d = nn.Conv2d(in_channels=64, out_channels=128, kernel_size=3, padding=1, stride=1) conv2d_gruop = nn.Conv2d(in_channels=64, out_channels=128, kernel_size=3, padding=1, stride=1, groups=2) b_2d = conv2d(a) b_group = conv2d_gruop(a) print(b_2d.shape) # torch.Size([12, 128, 30, 100]) print(b_group.shape) # torch.Size([12, 128, 30, 100])

创心域SEO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

展开全文READ MORE
wordpress 产品插件(如何利用WordPress自媒体发布插件打造个人品牌) 马蹄链公链(新一代 L1 公链Aptos:安全、可扩展和可升级的Web3基础设施 |Tokenview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