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IT科技滑模控制综述(滑模控制理论(SMC))

滑模控制综述(滑模控制理论(SMC))

时间2025-09-18 11:46:03分类IT科技浏览7361
导读:滑模控制理论(Sliding Mode Control,SMC ...

滑模控制理论(Sliding Mode Control,SMC)

滑膜控制理论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上的控制理论                 ,其核心为李雅普诺夫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滑膜控制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滑模面        ,将被控系统拉倒滑模面上来         ,使系统沿着滑模面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滑膜控制的优势在于无视外部扰动和不确定性参数                ,采取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目的         ,但是这种暴力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就是正负信号的高频切换                ,一般的硬件是无法进行信号的高频切换的,所以需要一些其他的方式避免这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还有就是型号的高频切换会导致输出的信号出现震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导致系统在所选取的滑模面之间来回震荡,这种震荡是无法消除的                 ,这也是滑膜控制的一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。

优点

滑动模态可以设计

对扰动不敏感

缺点

硬件无法适应高频的信号切换

信号高频切换带来的输出信号震荡

系统建模

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二阶系统的状态方程

x

˙

1

=

x

2

x

˙

2

=

u

\begin{align} \dot x_1 &= x_2 \nonumber \\ \dot x_2 &= u \nonumber \\ \end{align}

x˙1x˙2=x2=u
我们的控制目标很明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就是希望

x

1

=

,

x

2

=

x_1 = 0,x_2=0

x1=0,x2=0

设计滑模面

s

=

c

x

1

+

x

2

s=cx_1+x_2

s=cx1+x2

这里有个问题就是        ,滑模面是个什么东西                 ,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为什么不是别的样子        ,其实这个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        ,是

x

1

=

,

x

2

=

x_1 = 0,x_2=0

x1=0,x2=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那如果

s

=

s=0

s=0

{

c

x

1

+

x

2

=

x

˙

1

=

x

2

c

x

1

+

x

˙

1

=

{

x

1

=

x

1

(

)

e

c

t

x

2

=

c

x

1

(

)

e

c

t

\begin{equation} \begin{cases} cx_1 + x_2 = 0 \\ \dot x_1 = x_2 \\ \end{cases} \Rightarrow cx_1+\dot x_1 = 0 \Rightarrow \begin{cases} x_1 = x_1(0)e^{-ct} \\ x_2 = -cx_1(0)e^{-ct} \\ \end{cases} \nonumber \end{equation}

{cx1+x2=0x˙1=x2cx1+x˙1=0{x1=x1(0)ectx2=cx1(0)ect
可以看出状态量最终都会趋于0                ,而且是指数级的趋于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
c

c

c
越大         ,速度也就越快        。所以如果满足

s

=

c

x

1

+

c

2

=

s=cx_1+c_2=0

s=cx1+c2=0
,那么系统的状态将沿着滑模面趋于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(

s

=

s=0

s=0
称之为滑模面)

设计趋近律

上面说                ,如果

s

=

s=0

s=0 状态变量最终会趋于0,可以如何保证

s

=

s=0

s=0
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这就是控制率

u

u

u

需要保证的内容了

s

˙

=

c

x

˙

1

+

x

˙

2

=

c

x

2

+

u

\dot s = c \dot x_1 + \dot x_2 = cx_2+u

s˙=cx˙1+x˙2=cx2+u
趋近律就是指

s

˙

\dot s

s˙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趋近律的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计

{

s

˙

=

ε

s

g

n

(

s

)

,

ε

>

s

˙

=

ε

s

g

n

(

s

)

k

s

,

ε

>

,

k

>

s

˙

=

k

s

α

s

g

n

(

s

)

,

<

α

<

1

\begin {cases} \dot s = - \varepsilon sgn(s), \varepsilon > 0 \\ \dot s = - \varepsilon sgn(s)-ks, \varepsilon > 0 , k>0\\ \dot s = - k|s|^{\alpha}sgn(s), 0 < \alpha < 1 \end{cases}

s˙=εsgn(s),ε>0s˙=εsgn(s)ks,ε>0,k>0s˙=ksαsgn(s),0<α<1

s

g

n

(

s

)

=

{

1

,

s

>

1

,

s

<

sgn(s) = \begin{cases} 1,s>0 \\ -1,s<0 \\ \end{cases}

sgn(s)={1,s>01,s<0

根据以上的趋近律,我们就可以获得控制量

u

u

u

了(选取第一种控制率)         。

u

=

c

x

2

ε

s

g

n

(

s

)

u = -cx_2-\varepsilon sgn(s)

u=cx2εsgn(s)
我们对系统施加控制量

u

u

u
即可保证系统最终稳定在原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
证明有效性

在控制原理中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                ,对于系统状态方程

s

˙

=

c

x

2

+

u

\dot s = cx_2+u

s˙=cx2+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我们此时的目标已经是希望把系统拉倒滑模面附近了        ,控制目标是

s

s

s
,对于

s

s

s
如果存在一个连续函数

V

V

V
满足下面两个式子                 ,那么系统将在平衡点

s

=

s=0

s=0
处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即

lim

t

V

=

{\lim\limits_{t \to \infty}V = 0}

tlimV=0

lim

s

V

=

{\lim\limits_{|s| \to \infty}V = \infty}

slimV=

V

˙

<

f

o

r

s

\dot V < 0 \ for \ s \ne 0

V˙<0fors=0

我们证明的方法就是令

V

=

1

2

s

2

V= \frac {1} {2} s ^ 2

V=21s2         ,很明显我们满足第一个条件         ,我们对

V

V

V

进行求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

V

˙

=

s

s

˙

=

s

ε

s

g

n

(

s

)

=

ε

s

<

\dot V = s \dot s = -s \varepsilon sgn(s) = - \varepsilon|s| < 0

V˙=ss˙=sεsgn(s)=εs<0
也是满足第二个条件的                ,所以最终系统会稳定在滑膜面附近         ,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变量也会稳定在滑模面期望他们稳定在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即零点                。

无限时间问题

上面的分析看似无懈可击                ,实际上是没什么用的,因为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在时间趋于无穷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系统的状态必将趋于0,这有用吗                 ,并没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因为无限时间这太恐怖了        ,人死了系统都没稳定的话这没什么意义                 ,所以我们必须要求他是有限时间可达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所以我们修改一个李雅普诺夫的第二个条件

V

˙

α

V

1

2

\dot V \le - \alpha V ^ {\frac {1} {2}}

V˙αV21

对于改进后的这个条件可以分离变量再积分

d

V

d

t

α

V

1

2

V

1

2

d

V

α

d

t

t

V

1

2

d

V

t

α

d

t

V

1

2

(

t

)

V

1

2

(

)

1

2

α

t

V

1

2

(

t

)

1

2

α

t

+

V

1

2

(

)

\begin {align} \frac {\text d V} {\text d t} &\le - \alpha V ^ {\frac {1} {2}} \nonumber\\ V ^ {- \frac {1} {2}} \text d V &\le - \alpha \text d t \nonumber\\ \int^{t}_{0} V ^ {- \frac {1} {2}} \text d V &\le \int^{t}_{0} - \alpha \text d t \nonumber\\ V ^ {\frac {1} {2}} (t) - V ^ {\frac {1} {2}} (0) &\le - \frac {1} {2} \alpha t \nonumber\\ V ^ {\frac {1} {2}} (t) &\le - \frac {1} {2} \alpha t + V ^ {\frac {1} {2}} (0) \nonumber \\ \end {align}

dtdVV21dV0tV21dVV21(t)V21(0)V21(t)αV21αdt0tαdt21αt21αt+V21(0)
根据上面的等式可以看出        ,

V

V

V

将在有限时间达到稳定         ,稳定的最终时间为

t

r

2

V

1

创心域SEO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

展开全文READ MORE
高级视觉效果是什么意思(SeAFusion:首个结合高级视觉任务的图像融合框架) 使用VPN后无法上网怎么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