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IT科技express跨域设置(【node进阶】深度解析express框架—编写接口|解决跨域问题)

express跨域设置(【node进阶】深度解析express框架—编写接口|解决跨域问题)

时间2025-05-03 03:34:45分类IT科技浏览2956
导读:✅ 作者简介:一名普通本科大三的学生,致力于提高前端开发能力...

✅ 作者简介:一名普通本科大三的学生          ,致力于提高前端开发能力

✨ 个人主页:前端小白在前进的主页

🔥 系列专栏 : node.js学习专栏

⭐️ 个人社区 : 个人交流社区

🍀 学习格言: ☀️ 打不倒你的会使你更强!☀️

🔥前言

我们在做前后端分离项目的时候                ,我们经常调用后端所给我们的接口     ,从而获取接口中的信息          ,这一篇文章将带领大家做自己的后端,给大家讲解怎么去运用node给自己写接口                ,同时帮助大家解决经常遇到的跨域问题

学前先知:req.body | req.query | req.params

想要从web的后台中获取接口的数据     ,传参是必不可少的     ,后台想要接收前台传来的数据需要借助一些内置的方法:

req.body

在express框架中                ,用req.body接收post客户端的数据,该属性主要用于post()方法时传递参数使用          ,用法最广泛     ,在你想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导入第三方中间件body-parser.

演示代码: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const app = express() const body_parser = require(body-parser) app.use(body_parser.urlencoded({extended : false})) app.post(/user,(req,res)=>{ console.log(req.body); //[Object: null prototype] { name: james, age: 37, gender: 男 } res.send(ok) })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这里使用了postman测试工具                ,打印出来的req.body为前台传给后台的参数          ,后台告诉了前台接收到了参数,打印了ok

req.query

req.query用来获取get方法传递的参数,在这里就无需载入中间件了          。

演示代码: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; const app = express(); // 测试地址:http://127.0.0.1/user/?name=james app.get(/user, function(req, res){ let param = req.query.name; console.log(param) //james res.send(ok); });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在postman中测试地址为http://127.0.0.1?name=james,通过req.query取到了一个对象{name : james},随后拿到name属性即可

req.params

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地址栏可能会是这种形式:http://127.0.0.1/user/1                ,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req.params去接收前台传来的参数

演示代码: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const app = express() app.get(/user/:id, function(req, res){ let param = req.params.id; //1 console.log(param) res.send(ok); });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在postman中自创地址http://127.0.0.1/user/1,通过req.query获取到一个对象{id:1},随后取出对象中的属性即可

使用express编写接口

创建基本的服务器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//创建express实例 const app = express() //在这里写下你的业务代码... //调用app.listen 方法                ,指定端口号并启动web服务器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创建api路由模块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const apiRouter = express.Router() //在这里写下你所创建的路由... //将apiRouter导出为一个模块 module.exports = apiRouter

将模块导入创建基本服务的文件中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const app = express() const apiRouter = require(./16.apiRouter) app.use(/api,apiRouter)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编写get接口

apiRouter.get(/get,(req,res)=>{ // 通过 req.query 获取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,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 const query = req.query // 调用 res.send() 方法          ,向客户端响应处理的结果 res.send({ status : 0, // 0 表示处理成功                ,1 表示处理失败 msg : GET请求成功!, // 状态的描述 data : query // 需要响应给客户端的数据 }) })

编写post接口

apiRouter.post(/post,(req,res)=>{ // 通过 req.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-encoded 格式的数据 const body = req.body // 调用 res.send() 方法     ,向客户端响应结果 res.send({ status : 0, msg : post请求成功!, data : body }) })

注意:如果要获取 URL-encoded 格式的请求体数据          ,须配置中间件:app.use(express.urlencoded({ extended: false }))

编写delete接口

// 定义 DELETE 接口 apiRouter.delete(/delete, (req, res) => { res.send({ status: 0, msg: DELETE请求成功, }) })

跨域问题

什么是跨域

我们刚才编写的接口                ,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:不支持跨域请求                。那么什么是跨域(CORS)呢?

当一个请求url的协议          、域名               、端口号三者之间任意一个与当前页面url不同即为跨域.

举个例子:我当前的url为:http://127.0.0.1/user     ,但是我想访问url为https://127.0.0.1/admin中的数据     ,我能访问的到吗?显然是不可能的                ,这就产生了跨域问题!

为什么会产生跨域问题

出于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     。同源策略(Sameoriginpolicy)是一种约定          ,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     ,如果缺少了同源策略                ,则浏览器的正常功能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         。

可以说Web是构建在同源策略基础之上的          ,浏览器只是针对同源策略的一种实现                。同源策略会阻止一个域的javascript脚本和另外一个域的内容进行交互     。

所谓同源(即指在同一个域)就是两个页面具有相同的协议(protocol),主机(host)和端口号(port)

解决跨域的两种方案

1. CORS 解决跨域

什么是 CORS

CORS 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                ,跨域资源共享)由一系列HTTP 响应头组成                ,这些 HTTP 响应头决定浏览器是否阻止前端 JS 代码跨域获取资源     。

浏览器的同源安全策略默认会阻止网页“跨域          ”获取资源                。但如果接口服务器配置了 CORS 相关的 HTTP 响应头,就可以解除浏览器端的跨域访问限制          。

上图中          ,如果我们网页对服务器发送了跨域请求                ,服务器受到请求后返回书记     ,但是在返回的时候          ,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安全机制拦截了响应的数据                ,这就导致了跨域     。

上图中     ,使用cors后     ,配置了响应头Access-Control-Allow-*,这样的话解除了浏览器对响应的拦截                ,也就是解除了跨域                。

注意

CORS 主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          。客户端浏览器无须做任何额外的配置          ,即可请求开启了 CORS 的接口。

CORS 在浏览器中有兼容性                。只有支持XMLHttpRequest Level2 的浏览器     ,才能正常访问开启了 CORS 的服务端接口(例如:IE10+      、Chrome4+     、FireFox3.5+)                。

使用 cors 中间件解决跨域问题

cors 是 Express 的一个第三方中间件。通过安装和配置 cors 中间件                ,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跨域问题          。

使用步骤分为如下 3 步: 运行 npm install cors 安装中间件 使用 const cors = require(cors) 导入中间件 在路由之前调用 app.use(cors()) 配置中间件

代码示例:

const express = require(express) const app = express() app.use(express.urlencoded({extended : false})) //一定要在路由之前          ,配置cors 这个中间件,从而解决接口跨域问题 const cors = require(cors) app.use(cors()) //将上方的apiRouter模块导入进来 const apiRouter = require(./16.apiRouter) //访问加上前缀 app.use(/api,apiRouter) app.listen(80,()=>{ console.log(http://127.0.0.1); })

cors的三个响应头
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
响应头部中可以携带一个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字段                ,其语法如下:
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: <origin> | *

其中                ,origin 参数的值指定了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 URL                。

如果指定了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 字段的值为通配符 *,表示允许来自任何域的请求     。

例如          ,下面的两个字段值将分别允许来自 http://127.0.0.1/user 和任何url的请求: //该设置允许来自`http://127.0.0.1/user`的请求 res.setHeader(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,http://127.0.0.1/user) //该设置允许所有的url的请求 res.setHeader(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,*) 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

默认情况下                ,CORS 仅支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如下的 9 个请求头:

Accept               、Accept-Language           、Content-Language     、DPR               、Downlink           、Save-Data、Viewport-Width               、Width                 、Content-Type (值仅限于 text/plain、multipart/form-data          、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三者之一)

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额外的请求头信息     ,则需要在服务器端          ,通过 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 对额外的请求头进行声明                ,否则这次请求会失败! res.setHeader(Access-Control-Allow-Headers,Content-Type,X-Custom-Header)

该设置的目的是:允许客户端额外向服务器发送 Content-Type 请求头和X-Custom-Header 请求头

注意:多个请求头之间使用英文逗号隔开进行分割          。 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

默认情况下     ,CORS 仅支持客户端发起 GET                、POST      、HEAD 请求                。

如果客户端希望通过 PUT          、DELETE 等方式请求服务器的资源     ,则需要在服务器端                ,通过 Access-Control-Alow-Methods来指明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 HTTP 方法     。

示例代码如下:

//只允许 POST               、GET      、DELETE     、HEAD 请求方法 res.setHeader(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,POST,GET,DELETE,HEAD) //允许所有的HTTP请求方法 res.setHeader(Access-Control-Allow-Methods,*)

CORS请求的分类

客户端在请求 CORS 接口时          ,根据请求方式和请求头的不同     ,可以将 CORS 的请求分为两大类                ,分别是:简单请求和预检请求

简单请求

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的请求          ,就属于简单请求:

请求方式:GET               、POST           、HEAD 三者之一 HTTP 头部信息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:无自定义头部字段     、Accept               、Accept-Language           、Content-Language、DPR               、Downlink                、Save-Data、Viewport-Width          、Width                 、Content-Type(只有三个值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      、multipart/form-data          、text/plain) 预检请求

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请求,都需要进行预检请求:

请求方式为 GET               、POST      、HEAD 之外的请求 Method 类型 请求头中包含自定义头部字段 向服务器发送了 application/json 格式的数据

在浏览器与服务器正式通信之前                ,浏览器会先发送 OPTION 请求进行预检                ,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,所以这一次的 OPTION 请求称为“预检请求               ”     。服务器成功响应预检请求后          ,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                ,并且携带真实数据                。

简单请求与预检请求的区别

简单请求的特点: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只会发生一次请求          。

预检请求的特点: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发生两次请求     ,OPTION 预检请求成功之后          ,才会发起真正的请求     。

2. jsonp解决跨域

jsonp的概念

浏览器端通过 <script> 标签的 src (让src)属性                ,请求服务器上的数据     ,同时     ,服务器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                。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叫做 JSONP          。

注意:

JSONP 不属于真正的 Ajax 请求                ,因为它没有使用 XMLHttpRequest 这个对象。 JSONP 仅支持 GET 请求(重点!!!)          ,不支持 POST     、PUT               、DELETE 等请求                。 JSONP 需要前后端共同协调

jsonp的原理

动态创建script标签     ,src属性指向没有跨域限制(重点!!!),指向一个接口                ,接口返回的格式一定是 ****() 函数表达式                。

创建 JSONP 接口的注意事项

如果项目中已经配置了 CORS 跨域资源共享          ,为了防止冲突,必须在配置 CORS 中间件之前声明 JSONP 的接口。否则 JSONP 接口会被处理成开启了 CORS 的接口          。示例代码如下:

// 必须在配置 cors 中间件之前                ,配置 JSONP 的接口【这个接口不会被处理成cors接口】 app.get(/api/jsonp, (req, res) => {...}) //一定要在路由之前                ,配置cors 这个中间件,从而解决接口跨域问题【后续的所有接口          ,都会被处理为 cors接口】 const cors = require(cors) app.use(cors()) //在这里开启了一个 cors 的接口 app.get(api/get,(req,res)=>{...})

实现jsonp接口的步骤

获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回调函数的名字 得到要通过 JSONP 形式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 根据前两步得到的数据                ,拼接出一个函数调用的字符串 把上一步拼接得到的字符串     ,响应给客户端的<script>标签进行解析执行

具体代码如下:

app.get(/api/jsonp, (req, res) => { // TODO: 定义 JSONP 接口具体的实现过程 // 1. 得到函数的名称 const funcName = req.query.callback // 2. 定义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对象 const data = { name: zs, age: 22 ,req:req.query} // 3. 拼接出一个函数的调用 const scriptStr = `${funcName}(${JSON.stringify(data)})` // 4. 把拼接的字符串          ,响应给客户端 res.send(scriptStr) })

随后在网页中发送jsonp请求即可                ,这里用的是$.ajax():

<button id="btnJSONP">JSONP</button> $(#btnJSONP).on(click, function () { $.ajax({ type: GET, url: http://127.0.0.1/api/jsonp, dataType: jsonp, success: function (res) { console.log(res) //{ name: zs, age: 20 } }, }) })

小结

本篇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express的接口编写和解决跨域的     ,接口的编写非常的容易上手     ,现阶段并没有到数据库衔接                ,等后续文章更新数据库之后          ,就可以真正做一个全栈开发者了,前端中     ,跨域的问题必须要会                ,这里提供了最常用的cors解决跨域          ,jsonp在实际开发中使用较少,还有一种反向代理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,如果有机会更新vue的时候会详细讲解反向代理,好了                ,少年,继续加油吧!😀😀

👑书写不易          ,希望大家能够给予三连支持                ,期待我更好的文章哟👑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     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          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                。任何个人或组织                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     ,禁止复制           、盗用     、采集               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           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     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     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         。

创心域SEO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

展开全文READ MORE
django rest framework 微信小程序(Django | Model field reference | Django documentation) 阿里高级测试开发专家 p几(普通二本,去过阿里外包,到现在年薪40W+的高级测试工程师,我的两年转行心酸经历…)